秋瑾牺牲后,遗体被草埋于绍兴卧龙山下。后来他哥哥雇人,把灵柩寄存在严家潭。第二年初,她的好友徐白华及吴芝瑛等,将灵柩运至杭州,于2月25日葬在西湖孤山的西泠桥畔,并做了墓碑,写了墓表。这是因为当年秋瑾与友人游西湖,在凭吊岳飞墓时,曾感言自己生后,若能埋于此地,将终身无憾。人们就是为了实现她“愿埋骨西泠”的遗言。
这件事又引起清政府的恐慌,忙勒令把墓迁走。烈士灵柩又被运到绍兴,后又送回湖南湘潭。秋牺牲后,王家将秋遗体,从浙江西湖运回湖南,安葬在王家祖坟之湘潭昭山。别轻看此举,过去习俗,在外面非正常死亡的,是不能葬祖坟山的。何况,秋是革命党,时清朝未亡,王家不怕连累,将秋作自家人对待,是很重情义的。辛亥革命后,浙江才又将秋请回西湖公葬,王家以大局为重,又同意了。
辛亥革命成功,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后,才把秋瑾灵柩由湖南运送到上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然后用火车护送到杭州,重新安葬于西泠桥下。1921年孙中山到杭州,亲自赴秋瑾墓致祭,并题写“巾帼英雄”之匾额。荒唐的是“文革”除“四旧”时,居然又把烈士遗骸当作“四旧”,迁至杭州鸡笼山中。直到1981年,才复葬于原址。在岳飞墓旁,西泠印社前,人们可看到墓址上秋瑾的立像,她凝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定会涌起欣慰的波澜。如今秋瑾墓基座由花岗石砌筑而成,上有汉白玉雕刻秋瑾立像,正面大理石镶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人间百色,也许惟有这纯洁无瑕、缟素如雪的汉白玉石才能配得上她。经过时已是黄昏,湖山之畔,暮色苍茫中,只见秋瑾长裙曳地,持剑沉吟。曾经罗衫裙琚,曾经男装骑服,曾经拈花微笑,曾经弹铗当歌。但无论如何,刚柔相济、卓然独立、热血忠勇是秋瑾最本真的形象。一束鲜花摆放于墓碑前,传达着后人对她,那份犹如西湖不尽碧波的绵长纪念与崇敬。
绍兴解放北路的轩亭口,是秋瑾就义的地方。秋瑾纪念碑于1930年在此落成,碑座正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写的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的题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后壁上镌刻“巾帼英雄”四字,系孙中山先生手书。现在纪念碑西面建有“轩亭口”牌坊,东面塑有秋瑾汉白玉塑像。
早年经历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竞雄,华夏杰出女先烈,民族英雄,别署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1897年6月生下儿子王沅德。
投身革命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在丈夫王廷钧的支持下,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
在日本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光绪三十一年,秋瑾归国。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1]光绪三十一年七月,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宣传女解放主张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旋至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从容就义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了600多名会员。
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我们的巾帼英雄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光绪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秋家自曾祖起世代为官,父:寿南,官湖南郴州直隶知州。嫡母单氏,萧山望族之后。秋瑾幼年随兄读书家塾,好文史,能诗词,15岁时跟表兄学会骑马击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父母做主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神冲老铺子富绅子弟王廷钧结婚。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后来3个人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光绪三十年五月,赴日本留学,同年秋,在上海创办《白话报》,倡导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十月间,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同时结识鲁迅、陶成章等人。三十一年三月回国筹措学费,经陶成章介绍,在上海认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回绍兴后结识徐锡麟。经陶、徐介绍加入光复会。七月,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学习;八月,在黄兴寓所会晤孙中山,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主盟人。
年底,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率领同学回国。次年二月,由陶成章等辗转介绍,到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两个月后辞职去上海,与陈伯平、尹锐志等密商,准备组织江浙会党,发动武装起义。八月,在上海试制炸弹,不慎炸伤,险遭逮捕。同年冬,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为策应同盟会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回浙江联络会党。萍、浏、醴起义失败后,与徐锡麟共谋发动皖浙起义,由徐赴皖活动,自己主持浙江军事。
三十三年初,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以大通学堂为立足点,往返沪杭,运动军学两界,同时又到金华、处州等地,联络龙华会、双龙会、平阳党等会党组织。研究整顿光复会组织办法,草拟光复会军制,撰写了《普告同胞檄》、《光复军起义檄》等文告;对聚集在大通学堂的革命志士和会党头目进行军事训练。
在年夏,秋瑾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光复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字为序,编为八军,推徐锡麟为统领,自任协领,约定安徽、浙江同时举义。安庆起义失败后,谢绝王金发等人要其暂时离开绍兴的劝告。六月初四在绍兴大通学堂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对。初六(7月15日)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遗骸几经迁葬,后建墓于杭州西泠桥侧。
工诗词,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笔调雄健,豪放悲壮,感情深沉。有《秋瑾集》。
1930年,于绍兴轩亭口建立了秋瑾烈士纪念碑。
秋瑾就义已经一百多年,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首先,她那种忧民忧国,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就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今我们在发展的征途中,同样充满困难与风险,必须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弘扬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其次,百年前旧中国,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是那样顽固。她作为一个生存在封建礼教千年浸淫,备受压迫的女性,敢于打破自己曾经立足生存的腐旧的社会环境,敢于如此冲破自身的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这种敢于把自己从旧思想、旧习惯中解脱出来,是一种大胆革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当今,我们同样仍需不断解放思想。因此我们要学习秋瑾,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三,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为求得社会正义而奔走呼号,直至从容就义。她的女侠气概,就是正义的化身。当前,我们同样要把社会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现实社会中,仍存在阳光下的黑暗,有些邪恶势力和腐败现象仍在滋长。我们就应学习秋瑾这种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为弘扬社会正义,勇于斗争,敢于献身。
因此,秋瑾依然是我们精神家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时代光芒。
对于为推翻满清专制帝制、创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女中豪杰秋瑾,孙中山和宋庆龄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孙中山、宋庆龄游杭州,赴秋瑾墓凭吊,孙中山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不忘。”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绍兴故居
秋瑾故居是浙江著名旅游景点,位于绍兴市区塔山西麓和畅堂,清代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畅堂原为明代大学士朱赓的别业。1891年,秋瑾的祖父秋嘉禾从福建告老还乡,向朱氏后裔典入其别业桂花厅的一部分,为晚年隐居之所。少年时代的秋瑾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1906年,她自日本归国,从主持大通堂直到被捕前夕,在这里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迹。
在绍兴,与鲁迅遥呼相应的人物,窃以为是鉴湖女侠秋瑾。 三味书屋西南塔山附近的和畅堂,就是秋瑾故居。和畅堂布局严谨,风格简约无华。黑漆大门没有任何装饰,庄重朴实。
堂前正中有一匾,上书“和畅堂”三字。“和畅”是取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惠风和畅”之意。故居共有房屋5进,青砖白墙乌瓦,穿斗结构,硬山顶。第一进为门厅,门楣上“秋瑾故居”匾额系何香凝手书。笔力遒劲的题书,或许就是一位女革命家对另一个女革命家的欣赏、怀念和惺惺相惜之情的含蓄表达。 第二进自西至东分别为会客室、堂前、餐室。正屋的东边有小楼,楼下为秋瑾卧室,均按原状布置,木床、书桌皆为当年原物。至今屋内仍挂有一张男装小照,照片中的秋瑾英姿飒爽,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侠客仗义之气。卧室里的书桌以及文房四宝等,则显示了秋瑾的另一个身份:文人,或者说,是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卧室后壁有一夹墙密室,为秋瑾藏放革命文件及武器之处,至今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第三、四两进原为秋母及兄嫂住房,现辟为秋瑾史迹陈列室,展出秋瑾诗词手稿、家书、照片、印章、头巾、文献等文物,更有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等名人评价秋瑾的题词等,反映了秋瑾从事革命的光辉业绩。
双峰故居
双峰秋瑾故居为清代建筑,青砖白墙乌瓦,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神冲街口。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何香凝先生题写的“秋瑾故居”匾额悬挂于此。秋瑾故居遗址已被双峰县政府于2003年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特色古居、青石斜阳、亭台翘檐、青瓦驳墙。秋瑾故居由正厅,左右厢房及天井和杂物间组成。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王廷钧与秋瑾夫妻的印迹。在秋瑾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这座故居却陪伴了她整整七年,生育了一男一女。
2007年10月,秋瑾生活过的双峰县被全国妇联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 双峰是名人故里、湘军摇篮,尤其是在中国的妇女运动史和解放史上,以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为代表的双峰妇女写下了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
2008年4月,双峰县八女杰雕塑揭幕仪式在县城女杰广场举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曾宪植、曾宝荪八女杰雕像。
湘潭故居
湘潭也有秋瑾故居,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十八总由义巷4号。湘潭秋瑾故居原是丈夫王廷钧家开设的“义源当铺”,秋瑾嫁给王廷钧后经常往返于双峰、湘潭。
湘潭秋瑾故居是一个小庭院,一栋双层的木质楼房,面积在五十平米左右,院内有天井、柴房等设施。当时的“义源当铺”曾被列为辛亥革命纪念地,后孙中山手书“秋瑾故居”匾额置于大门之上。湘潭秋瑾故居是湘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2年9月2日正式对外公布。
株洲故居
株洲秋瑾故居位于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大冲村,目前正在进行修复完善。此处的秋瑾故居规模宏大,气势壮观,东西长达80余米,约有三进两层房屋13栋,天井10个,亭子3座。故居集当地民居与江浙建筑风格于一体,房屋两侧为吊脚楼,前庭有两面装饰用的墙壁,这种建筑风格在当地极为罕见。
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秋瑾曾居住在位于现在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大冲村的深宅大院。株洲秋瑾故居是王廷钧父亲给秋瑾和王廷钧置办的婚房,是秋瑾所有故居中最大最豪华的,也是他们生前唯一房产。
云霄故居
位于漳州市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紫阳书院”左邻的原“七先生祠”。“七先生祠”原为清代历任邑宰官邸,木石结构,二进一院,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350平方米。清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秋瑾祖父秋嘉禾携眷出任云霄抚民厅同知。翌年(1879年)十月十一日,孙女秋瑾诞生于此。此官邸后作为奉祀薛凝度、章辅廷、倪惟钦等七先贤之祠,故称七先生祠。更有意思的是秋瑾名字中的“瑾”字跟云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按闽南人对“孩子”的读音来取的。1992年5月云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秋瑾出生地”,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七先生祠”连同紫阳书院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紫阳书院作为秋瑾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寂寞庭寮,喜飞来画轴,破我无聊。试展朝云遗态,费维摩几许清宵?紫玉烟沉,惊鸿影在,历劫红羊迹未消。赖有故人高谊,赎得生绡。环佩声遥,纵归来月下,魂已难招。故剑珠还无恙,黄衫客风韵偏豪。自叙乌阑,遍征红豆,替传哀怨谱《离骚》。但恐玉萧难再,愁煞韦皋。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每闻鼓
一泓秋水净纤毫,远看不知光如刀。直骇玉龙蟠匣内,待乘雷雨腾云霄。传闻利器来红毛,大食日本羞同曹。濡血便令骨节解,断头不俟锋刃交。抽刀出鞘天为摇,日月星辰芒骤韬。斫地一声海水立,露风三寸阴风号。陆专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遭斯刃者凡几辈?骷髅成群血涌涛。
炎帝世系伤中绝,芒芒国恨何时雪? 世无平权只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侠骨棱嶒傲九州,不信太刚刚则折。血染斑斑已化碧,汉王诛暴由三尺。五胡乱晋南北分,衣冠文弱难辞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