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
笔顺 反馈

复制

dàng ㄉㄤˋ

石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78AD
汉语字典

石部

14画

9画

左右结构

dang

dàng

DJGR

MRAMH

GKRO

16627

78AD

[13251251113533] 横、撇、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碭字概述

折叠展开

〔碭〕字拼音是dàng 部首是石, 总笔画是14画。

〔碭〕字是左右结构

〔碭〕字仓颉码是MRAMH 五笔是DJGR 四角号码是16627 郑码是GKRO

〔碭〕字的UNICODE是78AD。 十进制为30893,UTF-32:000078ad,UTF-8:E7 A2 AD。

〔碭〕字的异体字是

碭的意思

折叠展开

dàngㄉㄤˋ

基本解释

见“”。

详细解释

1.有纹理的石头。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墉垣砀基,其光昭昭。”李善注引《说文》曰:“砀,文石也。”

2.山名。即砀山。在大陆地区安徽省砀山县东南。

3.姓。如汉代有砀鲁赐。

振荡。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大、广。

《淮南子•本经》:“当此之时,玄玄至砀而运照。”汉•高诱•注:“砀,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广大,遍照四海也。”

dàngㄉㄤˋ

详细解释

1.用于地名。砀山,县名,在安徽。

2.姓。

dàngㄉㄤˋ

碭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833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793頁,第1

唐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𡘋音宕。
說文》: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

又,芒碭,山名。
前漢・高帝紀》:隱芒碭山澤閒。〔應劭註〕芒屬沛,碭屬梁。又,《水經注》:仙者涓子、主柱,𡘋隱碭山得道。

又,沆碭,白氣貌。
前漢・禮樂志》:西顥沆碭,秋氣蕭殺。

又,過也。揚雄〈甘泉賦〉:回猋肆其碭駭兮。馬融〈長笛賦〉:犇遯碭突。

又,碭,溢也。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註〕謂碭溢而失水也。

又,《正韻》:待朗切,音蕩。又,《集韻》:徒郎切,音唐──義𡘋同。

注解

〔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碭〕字拼音是d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昜

〔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àng] ⑴ 见“砀”。

碭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国学驿站整理。碭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碭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浪切頁碼311頁,第17

碭文石也。从石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度浪反頁碼775頁,第1行,第1

碭文石也。從石昜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794頁,第1許惟賢784頁,第5

碭文石也。

段注《地里志》。梁國碭縣。山出文石。應劭云:碭山在東。師古云:山出文石,故以名縣也。按以碭名山。又以碭名縣。本爲文石之名。

从石。昜聲。

段注徒浪切。十部。

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15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777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594頁
4說文校箋第398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373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345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29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63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8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43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386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320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335頁【補遺】第17417頁
14通訓定聲第3520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806頁【崇文】第3221頁
16說文句讀第1279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2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893頁,第4字

碭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rilliantly colored stone with veined patterns in it
  2. Dang (Eig, Fam)
  3. pierre veinée, (nom géogr.)​

碭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碭(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碭(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碭(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碭(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